幕後英雄4 / 只在音樂會現場開張 小閔唱片行為樂迷延續感動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眾人通力合作,除了鎂光燈前表演者的努力,幕後人員的付出更是功不可沒,也應該得到肯定,中央社推出「幕後英雄」專欄,每週三固定推出這些英雄的故事。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6日電)音樂廳內的水晶燈尚未亮起,檯面陸續放上百來張專輯,或平放或站立,「小閔」許閔雄來回推車拿起CD仔細擺放。大廳亮起,樂迷陸續進場,小閔看著如老友般的樂迷們走進音樂廳,帶回感動。
與20家以上交響樂團、經紀公司及音樂家合作,小閔經常出現在音樂會現場銷售古典專輯,這可說是「獨家行業」。他像個音樂書僮,為樂迷在世界各地尋找專輯,利潤不高也無法大富大貴,但看到音樂家開心的表情,樂迷找到絕版專輯如獲至寶的笑容,小閔說,這份成就感可以讓他繼續成為延續感動的推手。
小閔小學就參加鼓號樂隊,高中加入管樂隊吹小號,當兵後先進大眾唱片行銷售西洋專輯。他從小就不排斥音樂,自己會找唱片來聽,也會從ICRT等廣播聽西洋音樂,就這樣培養出興趣。小閔記得他剛進去時老闆的勉勵,「當你的腦袋裝越多東西,你的價值跟薪資就會比別人高,這很激勵我自己主動學習。」
小閔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出社會不管做什麼,就是努力,「我每個月薪水貢獻一半以上在買唱片,付學費做功課。」工作半年之後,他開始注意到旁邊的古典樂,「古典音樂唱片區雖然人不多,但銷售量卻相當穩定。」這讓小閔開始研究,找資料,最後成為負責北區多個分店古典音樂部門的主管。
「我也是照研究西洋唱片的模式,每天買古典專輯回家。」小閔回憶當時有滾石低價版、紅配綠等行銷策略,他從作曲家、演奏家及作品著手,慢慢積累古典音樂知識。小閔後來離開大眾唱片,回家幫忙父親的木材生意,但還是喜歡唱片業,之後回到唱片銷售業,也開始考慮開自己的店。
「當時我評估要開一家綜合唱片行至少2000萬起跳,但如果只做古典音樂專門店,資金就不用那麼大。」除此之外,小閔也考慮女兒剛出生,想有更多彈性時間陪伴妻女,「我想到國家音樂廳沒有古典音樂專賣店,就提案給兩廳院,2005年3月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當時音樂會結束之後,大家心中激動,但卻沒有專輯可以延續內心感動,「我的唱片行就補了這一塊。」小閔的唱片行地點是兩廳院廢棄的票口改建而成,能放8000、9000片專輯,他根據音樂會演出訊息找專輯,在店面設置醒目海報和唱片專區,跟唱片公司訂貨,提供了更細緻的音樂服務。
店面設在國家音樂廳,一做10年,小閔感受到網路業績逐年上揚,實體唱片行銷量持續萎縮,他決定把店收起來回老家做網路銷售。沒了實體店面,小閔並沒有在音樂會現場消失,他將店面化為一台車,帶著專輯跟著音樂會全國到處跑,「看到樂迷一次買很多張,那是對我選片的肯定,很有成就感。」
小閔常帶著空行李箱飛日本找專輯,「有時候消費者說某一張專輯他已經找了10年,還絕版,沒想到現場有,他開心、我也開心。」但也有音樂家唱片根本絕版,連30張都湊不出來,「我就會放棄去音樂廳銷售。」
近10年小閔印象最深刻是宓多里(Midori)的音樂會,大概賣了超過160張,「可能是當時剛發新片。」正常一場也都會有70張左右,他說:「賺大錢是不可能,但現場看到樂迷身體康健聽音樂會,寒暄幾句,我就很開心。」(編輯:張雅淨)1131016
- 2024/11/06 23:13
- 2024/10/30 22:31
- 2024/10/23 20:33
- 只在音樂會現場開張 小閔唱片行為樂迷延續感動2024/10/16 10:26
- 2024/10/09 21:51
- 2024/10/02 21: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