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熱傷害就診比去同期多8成 留意心跳加速、不出汗等症狀

2025/5/21 11:09(5/21 20: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民眾在大安森林公園以毛巾遮陽。(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民眾在大安森林公園以毛巾遮陽。(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天氣有夠熱,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5月至今已有310人次因熱傷害就診,比去年5月170人次增加8成。國健署提醒常見警訊如心跳加速、不出汗、頭暈、噁心、抽筋、昏迷等,應當心。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天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各地高溫為攝氏31到35度,感受悶熱,其中在中南部近山區局部可能達到36度或以上,外出活動請注意防曬並多補充水分,就算到了夜晚清晨,各地低溫仍有25至28度。

高溫持續拉警報,衛生福利部統計,5月1日至20日熱傷害就診總計310人次,比去年5月170人次多出140人次。

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最嚴重可能死亡。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當人體處在溫度高、濕度高的環境下,汗水不易排出體外,如水分又攝取不夠,會讓體感溫度升高,宜掌握「涼、補、心」預防熱傷害,也就是保持「涼」爽,降溫避暑是關鍵;「補」充水分,時時補水,渴了再喝就太晚;提高警覺「心」。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至於熱傷害的警訊,國健署指出,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

國健署強調,一旦有前述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多一分警覺、少一分傷害。(編輯:管中維)11405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