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聯合國暖化預測太樂觀 2100年氣溫恐上升3度

2021/11/23 14:40(11/23 17: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巴黎22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今天表示,聯合國根據現行氣候政策、各國減碳承諾所得的全球暖化升幅預估,由於不確定性比普遍認定的還要大,結果可能太過樂觀。

法新社報導,本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召開之前,聯合國指出,若根據當前的氣候政策,到了2100年,地球平均表面溫度將比工業化前的基準高出「災難性」的攝氏2.7度。

COP26峰會期間,聯合國也曾表示,印度等碳排大國所做出的新承諾,對本世紀暖化帶來的影響將是微不足道的,距離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設定的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最多攝氏2度以內、但目標是控制在攝氏1.5度還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發布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最新報告指出,聯合國這些預測看似精確,卻具有誤導性。

在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擔任資深科學家的首席作者松納斯(Ida Sognnaes)說:「COP26期間對氣候結果做出的錯誤預測,可能會讓各國誤以為做出好的進展,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

問題就出在一套把「氣候政策」這個「因」,如何造成「本世紀末氣溫會增加多少」這個「果」的標準方法上。

大多數的氣候預測都是先設定好溫度升幅,舉例來說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或2度內,接著再往回推算,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哪些政策的配合。

在這種「往回推算」的方法下,專家會依照世紀末的升溫上限來回頭調整煤炭使用、再生能源與造林等各項可變因素。

但今天出爐的新報告不同之處在於,撰寫人是在「往前推估」。CICERO研究主任皮特斯(Glen Peters)說:「我們模型以現行政策為基礎,看這套政策未來會得到什麼結果。」

7個不同的氣候模型團隊使用這種技術,評估各國的2030年國家自訂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計畫到了2100年會得出什麼結果。

而他們發現,屆時氣溫將上升攝氏2.2度到2.9度。

這個結果大致符合聯合國估計,但引發關注之處在於確定性的不足。

皮特斯告訴法新社:「如果只看低標,我們看起來真的快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

他說:「然而,一個可能性不相上下的結果是,氣溫最後將上升約攝氏3度。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就必須祭出更強硬的政策。」

皮特斯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接種疫苗等防疫政策影響來打比方。

他說,COVID-19疫情2020年初爆發以來,防疫模型每幾個月就會根據現行政策如何影響病毒擴散而更新一次。

皮特斯表示,COVID政策更新手段是端看接下來走向而定,而非用假設法,即假設如果不採取行動會招致什麼後果。

而大多數有關全球暖化影響的研究報告,都是拿兩個極端做比較,一個是不減碳引發的最糟情況,另一個是一條過度樂觀、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的康莊大道。

然而,實際情況是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且可能會持續好幾十年。(譯者:張曉雯/核稿:蔡佳敏)11011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