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舞團重返歐洲 詩意優雅令觀眾驚艷

2022/3/13 07:54(3/13 08: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2日專電)「丞舞製作」2月下旬開啟歐洲4國22場巡演,為COVID-19疫情後首個重登歐洲舞台的台灣表演團體。編舞家蔡博丞告訴中央社,盼透過藝文帶來慰藉與連結;觀眾則讚不絕口,驚艷於作品中的詩意與優雅。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歐洲藝文展演在歷經兩年的中斷後,正強力復甦。台灣團隊不缺席,「丞舞製作」作為後疫情時代第一個踏上歐洲舞台的台灣表演團體,巡迴法國、瑞士、盧森堡及德國共演出22場,帶來「浮花」(Floating Flowers)、「怒」(Rage)、「撫」(Timeless)3個不同時期的作品。

「浮花」是編舞家蔡博丞悼念已逝父親之作,取材自台灣民間信仰「放水燈」的祈福儀式,對當前人生進行解剖式思辨;「撫」是獻予母親,細繪女性日漸蒼老,卻也因堅韌靈魂而美麗的小品;「怒」則為感慨社會冷漠、霸凌,同時尋找信任與勇氣可能的療癒舞作。

其中「怒」於2016、2019年獲選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 d'Avignon),得到媒體與專業人士青睞,也因此與法國藝術經紀公司簽約。

蔡博丞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怒」創作動機來自於台灣2016年「小燈泡」案件及歐洲一連串的恐攻,社會極度不安、騷動。當時巴黎悼念人群中,一位小男孩與父親「壞人有槍,我們有玫瑰」的對話,帶給他很大的觸動。

重返歐洲劇場,蔡博丞希望可以透過藝文的力量,讓人跟人更接近,創造後疫情世代的連結,不僅找回良善,更盼帶給觀眾慰藉、減少孤立。作品之前就被歐洲觀眾評為「把悲傷化為鮮花、把仇恨化為陽光」。

問及作品中的台灣元素,蔡博丞說,他的舞蹈動作是東西方交融的結果,結合東方武術、民俗傳統舞蹈的發力方式,以及西方芭蕾的外顯線條。

「但我不會特意強調,因為台灣已在我的血液裡。故事都從台灣出發,不過內容是普世的,歐洲觀眾會有他們自己的情感連結與詮釋。」

羅曼.羅蘭劇院(Théâtre Romain Rolland)總監克雷弗(Alexandre Krief)向中央社表示,他震攝於「撫」的詩意,而在3年後重看「怒」,他又有新的體悟,並表示兩部作品能互相回答。

他說:「『怒』的黑暗面強力湧現,並回應烏克蘭戰爭。我深受感動,如同所有觀眾,當然也對舞者動作的精準與速度感到印象深刻。」

因COVID-19疫情時隔兩年再踏上歐陸,團員既緊張又激動。蔡博丞說,法國是重要藝文市場,文化素養高且心態寬廣。他表示:「歐洲觀眾很願意給予,不吝嗇在演出後留下來等你,告訴你他們有多感動、甚至哭泣,這對表演者是很大的鼓勵與尊重。台灣觀眾則偏向在社群媒體上寫下評價。」

從事醫療業的觀眾西爾維(Sylvie)和克勞丁(Claudine)對表演讚不絕口,她們在演出後告訴記者:「看到苦痛,也看到肢體全方面的優雅與美,無處不在,直到指尖。動作精準迅速,音樂也令人驚艷,作品已經完全可以到巴黎劇院演出的程度了。」

「丞舞製作」這次巡演是在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協助下進行,2月22日起至4月14日在法國、瑞士、盧森堡及德國巡迴演出,以舞蹈與歐洲觀眾交流。(編輯:郭中翰)11103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