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收養童遭虐死案 醫:監護權空窗幼兒專責醫難介入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1歲男童疑遭保母虐死案,衛福部強調非社安網或幼兒專責醫師漏接。兒科醫師說,中途安置處沒有監護權,空窗期無法簽幼兒專責醫師計畫,即使指定收案,真正重大兒虐也會躲醫師。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自民國109年起推動,地方衛生局將社會局提供脆弱家庭3歲以下幼兒名單,納入指定收案對象,派案專責醫師,定期關心個案健康與發育情況。兒科基層醫療事務委員會主委麥建方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是健康促進計畫,強化社安網是附帶功能。
麥建方表示,進入幼兒園前,醫師是兒童最常接觸的人,再加上有研究發現,8成兒虐案未按時打疫苗,希望專責醫師協助,透過定期審視孩子是否定期接種疫苗、接受兒童健檢,進一步撈出高風險家庭孩子,透過早期介入,讓兒虐機率降到最低。
雖然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有機會加強社安網,但不能僅仰賴醫療端守門,麥建方提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對於兒虐防治的4大難處,第1點是功能正常家庭的兒童通常樂於加入專責醫師制度,但高風險家庭則是不願意讓醫師及社工關懷、追蹤。
第2點是即使將高風險孩子指定收案,被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涵蓋,真正重大兒虐案件的照顧者也會躲著醫師。麥建方說,依照醫療第一線經驗,涉及重大兒虐的照顧者不會帶孩子就醫,甚至直到傷痕痊癒、或者出現生命危險才會看醫師,這種樣態就是社會安全網需要花最大力氣關懷。
第3點為監護權空窗期,麥建方說,被父母出養、仍在中途安置處的孩子,因為孩子監護權還在轉換階段,這段空窗期兒科醫師沒辦法簽專責醫師計畫,目前已遇過幾個孩子遇到類似問題,建議未來研議改善機制。
第4點則是因為高風險家庭或脆弱家庭不一定等於兒虐,麥建方表示,如果指定收案過程不夠細膩,可能會給家長貼標籤。政府投入兒童照護資源非常不足,許多兒童照護從業人員都已過度負荷。
「這次暴露的問題,正是我們進步機會。」麥建方提到,這次事件發生社工人員被上銬,也引起兒科醫師群組人心浮動,擔心未來支持幼兒專責計畫是否反而惹禍上身,希望社會大眾可以了解衛福部針對幼兒安全與健康的努力,不要過度獵巫。
兒科出身的台大醫學院長倪衍玄也提到,如果受虐兒童沒有到兒科醫師面前,醫師也不知如何接住孩子,以他的立場而言,這起事件與兒科醫師沒有直接關聯性,重點在於需要社會局轉介,「我們可以承接就一定會接住。」(編輯:張雅淨)1130313
- 2024/09/16 10:05
- 2024/03/13 19:19
- 2024/03/13 18:52
- 待收養童遭虐死案 醫:監護權空窗幼兒專責醫難介入2024/03/13 18:39
- 2024/03/13 18:35
- 2024/03/13 18:3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