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部爆發鼠疫 防疫官員噴灑毒藥撲滅鼠蚤
最新更新:2019/11/27 08:25

中國北部傳出爆發鼠疫後,內蒙中部烏蘭察布市上週展開執行「滅絕老鼠與跳蚤任務」。圖為2017年中國山東檢疫人員進行鼠疫防範演練。(中新社提供)
(中央社北京2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北部傳出爆發鼠疫後,當地官員為了撲滅老鼠與跳蚤,已在方圓近200英畝土地噴灑毒藥。
內蒙中部烏蘭察布市政府表示,他們上週展開噴藥,同時另個地方當局則發布數張官員穿著白色工作服與面罩的照片,並說為執行「滅絕老鼠與跳蚤任務」,已調派飛機噴灑毒藥。
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可由感染病菌的老鼠經跳蚤傳給人類,而通報鼠疫病例已促使整個地區展開撲滅有害生物行動。
本月稍早前,兩個來自相同地區的患者經診斷感染傳染力強的肺鼠疫,並送往北京接受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已證實肺鼠疫會於24至72小時致死,這種疾病是「最致命類型」,腺鼠疫的危險性較低。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表示:「我們將盡全力防範與控制、阻絕及消滅,並針對疫情的爆發與擴散,採取嚴密預防措施。」
與此同時,北京與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已針對曾與3名鼠疫患者「密切接觸」人員實施隔離與醫學觀察。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週表示,兩名在北京的病患目前「病危」,不過第3個在烏蘭察布市接受治療的患者則病況「穩定」。(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81126

中國近日驚傳鼠疫,陸媒報導,這波疫情起源地的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小鎮,早在夏季即鼠患成災。(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鼠疫小百科
- 致病原
鼠疫桿菌,呈卵圓形,通常在小型哺乳動物及其跳蚤中發現。 - 傳染方式
●腺鼠疫:主要由被感染跳蚤叮咬吸取人類血液,或是人類處理被感染動物或鼠疫感染者屍體的組織時,不慎接觸膿液而感染
●肺鼠疫和咽鼠疫藉空氣散播,人類因吸入帶有致病原的飛沫(原發性肺鼠疫病人或已發展出末期鼠疫肺炎的腺鼠疫病人的飛沫)而感染 - 臨床症狀
出現發燒、寒顫、頭痛、不適、虛脫及白血球增多,且伴隨下列一種(含)以上的主要臨床型態:
●局部淋巴腺炎(腺鼠疫)
●沒有明顯淋巴腺腫之敗血症(敗血性鼠疫)
●肺鼠疫:腺鼠疫或敗血性鼠疫經血行蔓延造成(次發性肺鼠疫)或吸入飛沫感染(原發性肺鼠疫)
●由暴露於較大感染性飛沫或食入受感染組織(咽鼠疫)所造成之咽炎和頸部淋巴腺炎。 - 潛伏期
通常為1~7天(原發性肺鼠疫為1~4天) -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世界衛生組織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