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 阮光民小莊 vs. 吳明益的創作靈魂

2020/1/18 17:10(2021/5/29 14: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文:黃淑芳

作家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出版8年來長銷不輟,漫畫家阮光民、小莊耗時4年把它畫成兩卷圖像小說,兩個長相、風格截然不同的魔術師穿梭在老台北中華商場天橋上。他們不只是把吳明益的魔幻現實化為圖像,也投注了對漫畫的使命與熱情。透過這次改編合作,3位創作者激盪出新火花,也照見本土漫畫產業的機遇與限制。

農曆年前,新經典文化出版這套前後費時4年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1月17日至2月15日在華陰街的台灣漫畫基地舉辦互動藝術展,讓阮光民與小莊的原稿、復刻中華商場天橋、唐先生的西裝店等小說畫面立體呈現,場景細緻用心,讓人忍不住仰頭在西裝店天花板上尋找那隻貓咪的身影。

開展前夕,剛畫完展覽現場等身大魔術師圖像的阮光民、小莊,在展場附近的咖啡店接受中央社專訪,聊聊這次事後回想起來似乎是命中註定的合作。

2015年,阮光民參與一項專案,把「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篇畫成漫畫。當時吳明益完全不知道阮光民是誰,還上網google他到底畫些什麼。更早一點,2013年,資深廣告導演小莊的朋友想把「強尼河流們」改編成電影,他以技術顧問身分去向吳明益說明怎麼用技術讓不存在的中華商場重生。電影沒拍成,繞了一圈,吳明益、阮光民、小莊完成了這次令人驚豔的合作。

原著太有名 改編壓力大

花這麼長時間完成一卷作品是什麼心情?紮著短馬尾的阮光民收起笑容,瞪大了眼睛說:「還好沒有很快畫完!中間去畫了其他作品,有再多進步一點。如果我2015年就畫完,可能現在看會覺得哪邊還不夠,(現在)崁站(註:水準、層次)有卡高了啦!畫到最後一篇『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終於覺得比較像導演在導畫面 ,之前會有很多懷疑,擔心這樣畫好不好,最後才比較敢放手去導,覺得自己進步了。」講這段話的時候,他的表情變化非常精彩,幾句話之間,猶豫、緊張,到從容輪番寫在臉上。

阮光民動筆一年多之後,小莊加入,時間壓力迎面而來。「平常大概是兩年畫一本,這本速度快三分之一,你不能讓他(阮光民)畫好再等兩年嘛。」小莊對中華商場還算熟悉,但握在手上的資料不多,要讓文字有空間感、立體化,需要很多細節,偏偏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兩位漫畫家都很喜歡吳明益原著,也因為這份喜歡,以及原著太有名、太暢銷,改編起來備感壓力。

小莊說:「原著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喜歡導致我們下筆時會很用力,想很想為這個小說多做點什麼。但有時這個用力對創作來說反而是種綑綁,鬆不開來。我一直在調適這件事。完成之後,我自己還蠻滿意的。」

吳明益的魔術師,還是阮光民、小莊的魔術師?

改編作品經常面對同樣的問題,天橋上的魔術師也不例外。讀者看到的兩卷圖像版究竟是吳明益的魔術師,還是漫畫家阮光民、小莊的魔術師?詮釋的過程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與屬於漫畫家的創造之間找到平衡點?

阮光民的漫畫「用九柑仔店」被改編為電視劇,對他來說毫無壓力,改編別人的作品就完全不同了。他與吳明益的合作,經過一番磨合。

2015年畫石獅子篇時,阮光民很緊張,「很害怕啊,邊畫邊丟草稿給明益看,問他這樣可不可以、那樣可不可以。有次約在龍山寺旁邊的咖啡廳,一張一張、一格一格對稿。」

他回憶改編過程是慢慢把自己跟吳明益的闡釋磨合,「後來明益也很放鬆,他覺得這畫完就是你們的作品,我就比較能讓自己的想法進來,抓一個五五或六四的平衡去創作。不管吳明益放得多寬,我還是要handle他本來的精神。」

小莊坦言一開始接到這個邀請有點抗拒,「覺得這個合作出來,吳明益的title會大過圖像小說,也疑惑讀者是會當作吳明益的故事來看,還是我的作品。」接下挑戰之後,他開始轉化。

「角色、表情,選擇的筆觸、故事的重點、人物情緒擺在哪裡,這些都是很個人的選擇,選擇造就我們的風格。這個過程裡,吳明益的原著慢慢轉換成我的故事。譬如說這裡面小男孩的動作表情,跟我自己『80年代事件簿』的小孩那個調調就很像。」這是小莊的心得。

不同作者詮釋同樣的文本,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小莊與阮光民畫出來的魔術師長得完全不一樣,「連壞掉的眼睛都不同隻」,講到這個點,兩人都忍不住笑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套書別冊中找到解答)。

小莊筆下的魔術師有點像前幾年網路紅人「犀利哥」,不修邊幅、充滿滄桑,彷彿可以透過紙面聞到他身上的氣味。阮光民的魔術師則是帥氣、性格,像「灌籃高手」還沒回到球隊的三井壽,「他已經像個流浪漢了,如果還長得不帥,小朋友怎麼敢靠得那麼近去看他表演魔術。」選角果然充滿個人選擇。

為什麼畫這幾篇?想挑戰其他篇章嗎?

「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有9個篇章加上後記,圖像版兩卷合計8篇,為什麼選擇畫這幾篇?

阮光民半開玩笑地說,石獅子是早就畫完的,接下來「就是先挑好畫的畫啊」。他優先挑選看小說時腦海中已有畫面的篇章,「流光似水」要處理大量的中華商場模型,「我沒去過中華商場,畫起來覺得很虛。所以先選我熟悉的,比方說我打工時也穿過大象裝,就選那個來畫。」

小莊則是強烈想畫「強尼河流們」,那是他最初與吳明益見面時談的案子,也是影視圈很多人想拍成影視作品的題材,有完整的劇情片結構,又符合80年代情懷,他覺得比較能駕馭。畫著畫著,最後剩下可以選的篇章只剩下「鳥」和「流光似水」,在編輯強力鼓吹之下,硬著頭皮選擇了「比較有結尾感」的「流光似水」,得畫模型。

他皺著眉說:「那是我畫得最剉的一篇。模型和實體商場在漫畫裡怎麼區分、像蛇一樣流動的光影看都沒看過,真的頭很痛。」最後只好把模型當真的來畫,用人當比例尺來表達那是模型。至於文字描寫很模糊的流光,反而可以自由發揮。「這次創作看到圖像與文字關係很有趣的地方,文字愈具象,畫畫的空間愈小;文字愈模糊,圖像的發揮空間就大了。」

如果現在挑選一個新的篇章來畫,會選哪一篇?

小莊想挑戰「金魚」的情慾戲,那是他沒畫過的題材。阮光民想畫「鳥」,他先前「光看文字就覺得超難畫」,當時覺得沒有能力畫,現在會想試試看。

阮光民在圖像版的開頭從畫冊裡變出一頭老鷹,結尾則把天橋上漫步的大象收回畫冊裡,這是他鋪的梗。他邊說邊猜測著讀者能不能接收得到,「有發現也很好,沒有發現也沒關係。」話裡透出些許漫畫人的寂寞。

台灣漫畫需要向內看

台灣的漫畫家是寂寞的,這條路非常艱辛。

多次出國參展的小莊說,圖像閱讀在台灣有點被「污名化」,同一文本若有文字、有漫畫,好像文字就比較「高」。小時候爸媽會說「看什麼漫畫,去看書」,好像設了一道牆把漫畫隔離在表現形式之外。他希望政府、媒體都能往內看,給本土作品一些關注與鼓勵。

阮光民同意這個觀察。他認為台灣需要看板漫畫家,「產業沒起來,想投入的人就沒勇氣」。日本一直有青年漫畫存在,像谷口治郎、弘兼憲史;就像戲劇有拍給兒童看、拍給大人看、拍給老年人看的,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主題,漫畫也是一樣。近幾年文化部有在推廣台灣漫畫,要等群眾的觀感改善,漫畫產業才會好起來,「不然我們就是食物鏈最下層,最不會被認同。」

願意再挑戰更多圖像文學

說回圖像文學吧。以後有機會,兩位作者願意再改編文學作品嗎?

阮光民用力點頭:「會。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很固定,用九柑仔店再講10年也是這樣。改編可以增廣視野,對創作是有幫助的。」

小莊也認同,但加了一個前提:「重點是小說我要很喜歡、有感覺,而且原作者要放空間出來,不然很恐怖。」

這次合作過程讓吳明益、小莊、阮光民3位創作者互相欣賞、互相理解,體會到圖像小說與文字小說不同的美學形式。小說家站在起點目送漫畫家啟程,在終點迎接他們的成果,「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勢將在台灣出版界留下重要印記。3位作者都會在互動藝術展、台北國際書展與讀者面對面,或導覽、或對談,也渴切歡迎讀者給他們讀後回饋,給他們繼續前行的動力。(編輯:楊舒晴)1090118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套書
作者:阮光民、小莊、吳明益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0/01/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 回望分裂天空下動物園日常
172.30.142.42